弘扬中华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我保健

《护士教材儿科学》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

类别:自我保健 作者:小编 时间:2023-04-27 浏览: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及护理一、小儿呼吸系统主要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一般特点(一)小儿时期,呼吸中枢调节机能不够完善,呼吸代偿能力较差,迷走神经兴奋性较强,故新生儿尤其是未成熟儿常出现呼吸节律不整。患病时,尤其患呼吸道疾病时,易引起呼吸衰竭。(二)婴儿呼吸道粘膜发育...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及护理

一、小儿呼吸系统主要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

一般特点

(一)小儿时期,呼吸中枢调节机能不够完善,呼吸代偿能力较差,迷走神经兴奋性较强,故新生儿尤其是未成熟儿常出现呼吸节律不整。患病时,尤其患呼吸道疾病时,易引起呼吸衰竭。

(二)婴儿呼吸道粘膜发育尚未成熟,气管和支气管粘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扁桃体尚未发育,故病原体易于存留,利于感染的发生。

(三)呼吸道管腔狭窄,软骨柔软,粘膜脆弱,粘膜下血管丰富,故感染时易发生粘膜充血肿胀和痰液积聚,加之咳嗽反射差,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以致呼吸道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婴幼儿耳咽管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故上呼吸道发炎时易扩散至中耳而并发中耳炎。

(四)肺组织发育不成熟,肺泡相对较少,弹 力 组 织 缺乏,而间质丰富,故整个肺脏含血多而含气少,加之支气管细小,易被粘液填塞,故患肺炎时易并发肺不张。

(五)婴幼儿胸廓较短,呈园桶状,呼吸肌发育不健全,肋骨呈水平位,呼吸主要靠隔肌运动,因此,以腹 式 呼 吸为主。

呼吸特点与计数

(一) 呼吸特点

1,小儿呼吸浅表,肺活量小,气体交换不充分。

2。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需氧量大,故以增加呼吸次数代偿呼吸的浅表性。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3。小儿呼吸易因哭闹、活动、体温升高、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等影响而增快。

(二) 计数方法 在小儿安静或睡眠时,用温暖手掌轻放于小儿上腹部,以每分钟感到的起伏次数计算之。

image.png

一、小儿常见呼吸道急性感染

病因

常见病原微生物有病毒 (如感冒病 毒、C病毒、腺病毒等)及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支气管炎以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较多。支气管肺炎则以细菌感染为多见。此外,受凉、疲劳等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由于小儿机体免疫力弱,呼吸道防御机能较差故上呼吸道感染易扩散至下呼吸道而引起肺炎。因此,必须及时地彻底治好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一)上呼吸道感染 起病较急,年长儿多以鼻咽部症状为主,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微咳、头痛等症状,咽部常明显充血。婴幼儿鼻咽部症状较重,以致呼吸及吮乳困难,并常伴明显全身症状,如呕吐、腹泻、烦躁不安,高热甚至惊厥。(二)急性支气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症状亦较严重。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并发于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热型不定,可低热或高热,早期干咳,以后因分泌物增多而有痰响,较重患儿可伴有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烦躁不安等。肺部听诊时可闻干性罗音及中湿性罗音。此外,婴幼儿尚有一种特殊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此症除感染因素引起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外,还因机体对细菌蛋白过敏而致细支气管6三痉挛。因此,除支气管炎的一般症状外,还有鼻翼撮动,凹体征”(肋间隙、胸骨上窝及剑突下部有吸气性凹陷),甚至发维。肺部听诊有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

(三)支气管肺炎多见于三岁以下小儿,体温大都很高,但无一定热型,呼吸道症状较严重,咳嗽频繁,常因剧咳引起呕吐,因炎性分泌物堵塞肺泡及支气管腔,使气体交换障碍而出现显著呼吸困难,可见呼吸浅快,或呈点头样呼吸,鼻翼撮动、三凹体征、唇及指甲青紫等表现。肺部听诊闻及细湿罗音。同时全身各系统也因缺氧及毒素作用而产生一系列变化。中枢神经系统:轻者烦躁不安,嗜睡。重者惊厥,昏迷。循环系统:严重病例由于心肌受损或心脏负担过重而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及发组加重、颜面及四肢浮肿、心率明显增快 (每分钟可达 160 次以上)、心音低钝、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等。

消化系统: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晚期严重病例可有消化道出血。

(四)新生儿肺炎的特点 症状常不典型,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常无明显咳嗽,但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表现为嗜睡、拒食、哭声低微、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口吐白沫、肢 体 发凉、呼吸浅快而不规则。肺部常无明显体征。

治疗

(一)控制感染用抗菌药物及中草药,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基本消失,一般情况好转,肺部体征基本消失,可考虑减量或停药。

1,抗菌疗法: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及一般 肺炎,可用磺胺类药物(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0.1计算,分四等分,每六小时一次)或青霉素(按每日每公斤体重30000~50000单位计算,分三、四等分,肌注,每6~8小时一次),婴幼儿或重症肺炎,应加用链霉素(按每日每公斤体 重50毫克计算,分二~四等分,肌注,每 612小时一次),必要时用四环素或氨霉素(剂量与链霉素同) 加入10%葡糖 缓慢滴注;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每日 100万单位以上),再加红霉素(剂量与链霉素同)或卡那霉素 (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5~30毫克计算,分二等分,肌注) 但疗程应长至肺炎病变经X线检查基本消失为止;病毒性肺炎原则上不用抗菌素,如属重症或有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菌素。

2。中药疗法

(1)上呼吸道感染属外感症,宜用解表法。可根据病情选用银翘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淡豆鼓、牛萝子、芦根,甘草) 及桑菊饮 (桑叶、菊花、连翘、桔梗、芦根、杏仁、薄荷、甘草)等。

(2)肺炎:肺炎属湿热症,以肺热咳嗽 最 多见,有发热、气急、咳嗽不畅,鼻根口唇青紫,舌苔黄腻等表现。宜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加减或鱼腥草,每剂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轻症支气管炎可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重症或哮喘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应结合病情辨证施治。

(二) 对症治疗

1。咳嗽:可给予止咳剂,但禁用可待因等抑制呼吸中枢药物,咳嗽频繁影响睡眠或烦躁不安者,可给以小量水合氯醒(每次每公斤体重20~30毫克) 或冬眠I号(每次每公斤体重0.5毫克)肌注,蒸气吸入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 儿应慎用,因热蒸气吸入肺泡中可减少其中的氧气量。

2。腹胀:可行肛管排气,或针刺足三里、内庭及三阴交等穴位。

3。纠正心力衰竭:保持安静,吸氧,及时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如毒毛旋花子武K (每次每公斤体重0.007~0.01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20毫升中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 68小时可重复一次。或毛花洋地黄武C (西地兰) 每公斤体重30~40微克,先用半量,余量分二等分,每 8~12小时,肌肉注射一次,二次注射完。应用洋地黄期间,禁用钙剂 (因血钙增高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易引起毒性反应)。

4。 呼吸困难:鼻痴阻塞或鼻粘膜肿胀可致呼吸困难,可取出鼻痴或用 1%麻黄素滴鼻。呼吸道分泌物过多 者给予 吸痰。喘息严重患儿可酌情应用氨茶碱、异丙嗓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安静时仍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发生呼吸衰竭时应用可拉明、洛贝林等中枢兴奋剂。

5。病情好转,仅咳嗽及肺部少许罗音不消失者,可用物理疗法。

(三) 解毒与支持疗法 中毒症状重者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每日每公斤体重30毫升)加氢化可的松(每日每公斤体重 5~8 毫克) 缓慢滴注。营养不良及贫血者可取父、母血作血液疗法:每次 35 毫升,隔日深部肌肉注射一次,四~五次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酌情输血浆或全血《每次每公斤体重10毫升)。

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室应安静、温暖、空气湿润、新鲜。一切操作应有计划地进行,动作应轻巧,以保证患儿有充分休息和睡眠。衣着宜松宽,被要轻软,以免影响呼吸。肺炎患儿应取半卧位,并经常翻身。

2。供给充足水份及营养,较小患儿喂食及喂药须耐心.细致,以免呛入气管而发生窒息。注意呼吸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二)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经常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鼻塞严重之年幼儿可在哺乳前用 1%麻黄素滴鼻。张口呼吸者应注意口腔清洁,常喂少量温开水,并在口唇涂以油剂,以免干燥不适。呼吸道分泌物多者须经常吸痰,并注意选用大小及硬度合适的吸引管,动作不可粗暴,以免损伤呼吸道。吸氧者注意保持鼻腔及氧气管之清洁,通畅。发现呼吸衰竭时,立即加大吸氧量,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报告军医迅速枪救。

(三)心力衰竭护理 患儿须绝对卧床休息,并尽力保持安静,抱起时不可过快、过猛,不可直立,应取斜坡位。注意保暖。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毒性反应。

(四) 病情观察

经常注意患儿体温、呼吸、脉搏之改变,危重患儿应

1。数心率。

2。很多传染病 (如麻疹、百日咳、灰髓炎、传染性肝炎等)早期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故应严密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军医,以便及早作出诊断。

3。高热时应及时作降温处理,并应警惕惊厥的发生,惊厥时按惊厥护理常规护理。应用冬眠药物之患儿,不可突然坐立,以防体位性休克。

4。静脉输液时,必须注意速度(一般每分钟 5~8 滴)、输液量与静脉给药配伍禁忌,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5。危重患儿应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药物,并注意患儿有无不良反应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军医。

预防

(二) 加强体格锻炼及营养补充,以增强抵抗力。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

(二)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导期积极治疗。


赞一个

感谢您的支持,所有赞赏都用于红色事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