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名人传记

学习鲁迅批孔的历史经验

类别:名人传记 作者:小编 时间:2023-11-18 浏览:
伟大的中国革命产生了伟大的鲁迅——批判唯心主义“天才史观”天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辩证唯物论同唯心论形而上学之间经历过长期的论战和反复的斗争。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群众对林彪、孔老二“天才史观”所进行的革命大批判,就是这场斗争的继续和深入。...

伟大的中国革命产生了伟大的鲁迅

——批判唯心主义“天才史观”

天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辩证唯物论同唯心论形而上学之间经历过长期的论战和反复的斗争。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群众对林彪、孔老二“天才史观”所进行的革命大批判,就是这场斗争的继续和深入。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对反动的“天才史观”进行过深刻有力的批判,并且以他伟大的革命实践宣告了“天才史观”的破产。重温鲁迅对天才问题的论述,回顾鲁迅所走过的道路,对于进一步揭露唯心主义“天才史观”的反动性,认识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是很有教益的。

鲁迅是怎样批判唯心主义“天才史观”的?

从哲学上说,辩证唯物论同唯心论形而上学在天才问题上的论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即认识的来源问题;一个是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即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

人的认识 《包括知识、才能)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古今中外一切唯心论者的答案,尽管表述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就是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所固有的,头脑里自生的;某些“特殊人物”之所以“绝顶聪明”,是由于“娘胎里带来的好脑袋”,或者是“天生德于予”,得之于“天赋”,叫做所谓“天才”。鲁迅坚决反对这套虚妄的说教,根本否认世界上有什么“天赋之才”。他指出:“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1]“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2]鲁迅的这两段话,的都是认识论,说明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才有的,不是凭空地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划清了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的界限,解决了物质与精神何者第一何者第二、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后者反映前者,这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也承认的。然而,精神如何反映物质,经过什么道路?旧唯物主义并没有给予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了空前的大革命,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标准和目的,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联系和转化,都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鲁迅从理论上批判“天才史观”的深度,鲜明地表现于他的实践论观点。鲁迅的战斗业绩,使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享有很高的声望,有人称他天才、导师,他回答说:“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3]这决不是“谦谦君子”的客套话,而是他为革命刻苦实践的真实写照。鲁迅深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意义,认为革命者“必须和实社会接触”[ 4],加以“细密的分析”,投身到斗争的“漩涡”去“弄潮”,方能取得对社会的“真切”认识,从而深刻地反映它。鲁迅摒弃一切不着实际的空谈和玄想,十分鄙薄那些“关在玻璃窗里做文章”[5]的人,断定此种人是“毫不足靠”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证实了鲁迅的 上 述 论 断。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6], 作为“中国的脊梁”永远彪炳于史册;而那些自诩为“天才”“超天才”、离开实地钻到云雾山中的王明、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不是消声匿迹,掉到“最不干净的地方”去了么!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必然肯定从事三大革命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认为人民群众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7]。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更替,都得依靠千百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来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坚信历史是“几千百万的活人在创造”[8],“多数的力量是伟大,要 紧 的”[9]“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10] 一九三四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一小撮 洋 奴 买 办发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感叹,鲁迅起而抗争:要论中国人,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11]。鲁迅这些观点,明确指出“奴隶们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深刻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是对唯心主义“天才史观”的尖锐批判。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唯物史观并不否认,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英雄人物。特别是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代表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科学地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人民群众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并领导和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其作用是历史上任何英雄人物都无法比拟的。然而,英雄人物的聪明才智、思想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呢? 溯本求源还是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中来,要把这些思想理论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还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根据这个观点,天才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群众、阶级、党的代表,天才是靠党,靠群众路线,靠集体智慧。所以,从根本上说,人类历史,包括英雄人物在内,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这就是个人与群众的正确关系。对唯物史观关于个人与群众关系的科学论断,鲁迅有十分深刻的理解,他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12]。 他指出,群众是“培养天才的泥土”,“天才”是驻足于“泥土”里的;没有荷塘深厚的沃土,就不会有凌波玉立的莲花,离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天才就会变成“一碟子绿豆芽”[13]。 这是多么生动而深刻的比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开始时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而后却县花一现,枯萎了。这种荣枯变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须从他们对待群众的关系和态度中去考察。鲁迅以清末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为例,说他 早 期“七 被 追捕,三入牢狱”,“革命之志,终不屈挠”[14],就是因为他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民主革命的要求;到后来“既离民众,渐入颓唐”[15],则“为大多数所忘却”[16]。鲁迅运用唯物史观昭示于后人的历史经验,是投向唯心主义“天才史观”的锋利已首,也是值得我们每个革命同志深思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17]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毛主席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精髓。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宣扬反动的“天才史观”,从根本上颠倒了认识与实践、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因而也就颠倒了历史。鲁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观,把实践提到第一位,把群众提到第一位,将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从理论上彻底驳倒了反动的“天才史观”。

从鲁迅的道路看“天才史观”的破产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鲁迅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永远活在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心里,不因岁月的流驶而稍减其革命的光辉。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18] 这是历史的结论,是任谁也动摇不了的。那么,鲁迅这个人物是怎么产生的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几十年来,斗争一直在继续。从胡风到冯雪峰,从周扬到林彪、陈伯达一类骗子,都在这里搞了许多鬼事情。其手法之一,就是所谓“称天才”。他们胡说什么鲁迅是由“个人摸索奋斗”达到“先知先觉”,把鲁迅描写成 既不靠 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又脱离中国革命实践而凭空产生的“天才人物”

鲁迅生活和战斗的时代,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这个转变的重要标志,就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八十年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包括青年鲁迅在内,经过千辛万苦,进行各种尝试,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然而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从失败向胜利转化。正是在这个历史大“转换的时代”,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跃进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的道路决不是什么“个人摸索奋斗”的道路,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20] 实现这个根本的转变,对于伟大鲁迅来说,同样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作为战斗的唯物主义者,鲁迅不仅承认这个过程,而且非常坦率地描写了转变途中碰壁、苦闷、彷徨、探索、觉悟的情形,从不隐讳转变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这个过程,从辛亥革命前到“四·一二”政变后,大约经过二十余年的时间。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呵:荆天棘地,暴雨狂风,“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21], 多次的革命高潮和低潮,频繁的队伍聚合和分化。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风暴时期,随着中国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运动的步步深入,鲁迅“由于 事 实的 教训”,“转而去求医于根本的,切实的社会科学”[22], 终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由进化论到阶级论,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周扬、陈伯达、林彪之流妄图割断鲁迅同中国革命的血肉联系,把鲁迅歪曲为通过“个人摸索奋斗”即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道路而出现的“天才”,这完全是徒劳的。

为了论证鲁迅思想发展同中国革命不可分割的联系,让我们简扼地谈谈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鲁迅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鲁迅发表《答文艺新闻社问》,谈他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的看法。他指出:“这在一面,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惩膺’他的仆役一一中国军阀,也就是“惩膺’中国民众,因为中国民众是军阀的奴隶;在另一面,是进攻苏联的开头,是要使世界的劳苦群众,永受奴隶的苦楚的方针的第一步。”短短不足百字,讲得何等透辟:由国内而国际,从现象及本质,立足于斗争的全局,预见到形势的发展,对“九。一八”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做出了迅速、深刻而准确 的 马 克 思主义分析。鲁迅的正确思想是“天才”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他的这个认识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产生的。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初期,鲁迅曾经留日学医,想以此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23]。 然而就是在日本,民族沙文主义的恶臭激起了鲁迅满腔愤火,他毅然弃医修文,要从“改变精神”寻求救国之道。再后,帝国主义列强长驱直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鲁迅亲眼看到,所谓资本的文明,就是拿本国和殖民地人民的血当酒来喝,所谓“友邦人士”的“亲善”,就是“从帝国主义国家运到杀戮无产者的枪炮”[24]。 帝国主义的豺狼本质在行动中逐步暴露,使鲁迅对它逐步获得了利学的认识,因而能够掌握它的活动规律。鲁迅不是神机妙算的“先知”,他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能够使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前进。

其二、鲁迅对反革命两面派的认识。鲁迅逝 世 前 三个月,托派匪徒装出非常“革命”的面孔化名写信给他,无耻攻击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恶毒挑拨鲁迅同党的关系。托派的这种反革命活动,同周扬等“四条汉子”对鲁迅的围攻,实际上是串通一气。鲁迅抱病写了《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公开声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表达了他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无产阶级感情,愤怒揭露了托派匪徒们的卖国嘴脸,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人出钱叫你们办报”。不久水落石出,证明托派就是一个直接拿日本特务机关津贴的汉奸组织。鲁迅这种“清楚”而“稳定”的见解,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他对反革命两面派的认识,也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获得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股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25]。 反革命两面派在现代中国出现,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胜利的一个深刻表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革 命  枯拉朽、磅磷进军的时代特点。鲁迅的一生,特别是在晚年,在遭受国民党反动派打击迫害的同时,也吃够了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之流从背后射来 的 暗 箭。他“瞻 前 顾 后,格 外 费力”[26],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同明明暗暗的敌人作战,积累了 丰 富 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经验,这才透过阴阳假面,逐渐识破了两面派、伪君子们的反革命本质。

其三、鲁迅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鲁迅同样有一个认识过程。前期的鲁迅,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为备受凌辱的劳苦民众大声“呐喊”。但是,对于人民群众的回天之力,他当时还认识不足。面对“风雨如磐”的沉沉夜幕,他常常为群众的“不觉悟”伤脑筋他一度对“国民性”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就流露了这种倾向。这表现了鲁迅在获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前的思想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群众运动的发展水平。随着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鲁迅对人民群众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三十年代之初,鲁迅以鲜明的唯物史观,尖锐地批判了当时所谓“中国人好象一盘散沙”的谬论。他指出:这种论调其实“是冤枉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即使部分群众“象沙”,暂时还没有觉悟,那也是反动统治者的“治绩”[27];真正的革命者,必须“深入民众的大层中”“设法利导,改进”[28],使群众懂得自己的利益,进一步团结起来,对环境实行革命的改造。这时的鲁迅,已经坚定地树立起“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信念,“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见了“新世纪的曙光”[29],越来越充满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列宁指出:“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30]。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根本转变,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个时代所产生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产生了伟大的鲁迅。鲁迅的革命实践和光辉道路,彻底粉碎了唯心主义“天才史观”的无耻谎言。

学习鲁迅,把批判“天才史观”的斗争进行到底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面前,“天才史观”既然早已彻底破产,它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会反复出现呢?这是因为:哲学理论上的两军对垒,“归根结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31],从来就是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 争的 反映。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天才史观”之所以一直存在,就是因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两千多年前的孔丘孟轲,拚命宣扬“天生德于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天才史观”,是为了给“王权神权”编造理论依据,维护吃人的奴隶制度。历代剥削阶级承袭孔孟的这套衣钵,都是为其反革命的政治统治进行辩护。因此,批判“天才史观”的斗争,决不是“学术之争”,更不是“概念之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

为着深刻理解批判“天才史观”的政治意义,还是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鲁迅那个时代的一些情况。

三十年代的中国,鼓吹“天才史观”最起劲的,首推独夫民贼蒋介石。他狂热地鼓吹“超人”哲学,胡说什么历史上“圣哲英雄”的“思想行为”,就是“社会上是非善恶的标准”;“知识的本源在于人类的本性,不必外求”,要“就我们的本性,来发挥我们的良能,一往直前”,“不成功便成仁”。“圣哲英雄”们如此,那些“不知不觉”的“群氓”们怎么办呢? 蒋介石曰:“你们一切不要讲,不要想,你只要服从我就行。”真是妙极了!普天下的老百姓不想、不讲,俯首贴耳,服从一小撮“圣哲英雄”们的法西斯统治:“天才史观”,原来如此!

还有一个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也是“天才史观”的吹鼓手,就是那条蒋家王朝的看家狗胡适。他竭力喧嚷“天才政治”呀,“好人政府”呀,目的也很清楚,就是挤进蒋记小朝廷里做大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安邦 治国平太下。

在鲁迅那个时代,还有一些混进革命营垒中的“蛀虫”也是宣扬“天才史观”的急先锋。他们“脑子里存着许多旧的残滓,却故意瞒了起来,演戏似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惟我是无产阶级!’”[32]鲁迅入木三分地指出,这些“群仙”如此吹擂,目的在于“出人头地”“把自己抬上去”,就是要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我们若依了他们,“实际上就是依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33], 使“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34]。

这些事实表明,宣传唯心主义“天才史观”的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尖锐揭露的那样,就是要“人们必须向天生的贵人和贤人屈膝”,“一言以蔽之,即应崇拜天才”,“最后得出一个答案:应该由贵人、贤人和智者来统 治”[35],从而使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永恒化。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36]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

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横扫千军如卷席”,把蒋介石这些所谓“圣哲英雄”扫到一群孤岛上,在祖国大地上建立了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做了社会和国家的主人。然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反动的“天才史观”仍然阴魂不散,刘少奇、林彪之流又拿着它招摇过市了。这伙骗子拿出破了产的“天才史观”叫卖,就是把它作为他们“克已复礼”的理论纲领,妄图为他们篡权复辟、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制造舆论。这个反革命复辟的理 论 纲 领“天 才论”,是国际上帝修反和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利 益在 理 论上的集中表现,所以他们要死命坚持,“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收回”。这是完全符合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的。

无产阶级革命空前地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地前进。林彪之类日暮途穷的反动派,理论上已经拿不出任何新东西与无产阶级较量,只能接过孔老二的破烂当作旗帜来挥舞。不过,要说他们在贩卖唯心主义“天才史观”的手法上也一无“创造”,那也有点冤枉他们。林彪 之 流 不 是搬出第几版第几版,给“天才史观”点缀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辞藻么?但是,这不仅表现了他们的极端狡猾,而且表现了他们的极端虚弱。这伙骗子身败名裂、折载沉沙的可耻下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管“天才史观”今后还会以什么精巧的形式出现,不管骗子们如何善于伪装,历史总是要去伪存真的,唯物辩证法是永远不可抗拒的。让我们向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学习,“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努力掌握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把批判“天才史观”的斗争进行到底。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赞一个

感谢您的支持,所有赞赏都用于红色事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