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赋予鲁迅革命的青春
——读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礼记
一
中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毕生奋战,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绩。他的著作,特别是他晚年的作品,是伟大的中国革命的深刻纪录,是我国人民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领袖毛主席高度评价鲁迅的斗争业绩,充分肯定了鲁迅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对鲁迅的一生做了最精辟的结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越到晚年越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器,并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日益熟练地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成为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战士。马克思列宁主义赋予鲁迅革命的青春,使他为无产阶级文化树立了巍然高耸的丰碑。
一九二七年,由于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背叛革命和党内陈独秀推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大革命失败以后, 鲁迅目睹国民党蒋介石的反革命屠杀,从严酷的阶级斗争中吸取了血的教训,“救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转而去求医于根本的,切实的社会科学”,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反革命文化“围剿”的中心上海,鲁 迅 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学说,深入研究俄国革命的历史,并且认真地从理论上思考中国革命问题。这个时期,他不仅注重翻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和论著,努力传播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而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挥写了大量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战斗光辉的杂文,自觉地为当时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服务。
鲁迅传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仇视,一切公开的和暗藏的阶级敌人视之若“洪水猛兽”,采用各种卑鄙的手法,从右的和“左”的方面群起而攻之。买办资产阶级“新月派”的反动文人梁实秋,“从指挥刀下骂出去”,恶毒攻击鲁迅翻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为“硬译”“近于死译”“读起来比天书还难”,公开地以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对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周扬等“四条汉子”及其一伙,也对鲁迅射出一支支冷枪暗箭。面对阶级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在各种反动思潮的进袭中,鲁迅独立支持,迎头反击,英勇地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他在一九三O年初所写的《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就是一篇在文化战线上反“围剿”,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椒文。
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这场反对修正主义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今天,重读《“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了解鲁迅如何以反潮流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英勇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路线,看看鲁迅一经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弄通了马克思主义,就怎样地在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中别开生面,显示了所向披靡的巨大威力,对于我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胜利推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斗争,仍然是很有教益的。
二
阶级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观察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进化论到阶级论,标志着鲁迅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件”》一文中,鲁迅纯熟地运用阶级分析的解剖刀,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动本质。
梁实秋宣扬所谓人性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否认人的阶级性。梁实秋说:“无产阶级本来并没有阶级的自觉,是几个过于富同情心而又态度福激的领袖把这个阶级观念传授给了他们。”他鼓吹,文学不必受这种“讨厌”的阶 级观 念的“束缚”,而应表现“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爱的要求》以及“怜啊与恐怖”等各阶级都有的“共同人性”
一切资产阶级的辩护士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历来有一个口实,就是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归咎于受制于别人,是被什么“进口的主义”“教坏了”,“世界上其实无所谓阶级斗争,都是马克思捏造出来的”。梁实秋就是袭用了这种伎俩。鲁迅在驳斥梁实秋时严正宣告,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真理就是要靠灌输,我们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论“传授”给无产阶级,“促起他们的联合,激发他们争斗的欲念”。然而,他接着指出:“本无其物的东西,是无从激发,无从自觉的”,梁实秋所“讨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论,决不是无源之水,无产者终于“会自觉”“能激发”,正是因为存在着资产者的剥削与压迫。“传授”也好,“宣传”也好,决非出于莫名其妙的“同情心”,“却是因了改造世界的思想”,就是说,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启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资产阶级压迫、剥削无产阶级的客观事实,用革命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和剥削。鲁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必然性,从根本上驳倒了梁实秋所谓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是被人利用、强迫“传授”的反动谬论。
鲁迅还具体地揭示出中国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进一步戳穿了梁实秋将人性抽象化的欺骗手法。他指出: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要表现人,包括人的喜怒哀乐,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即以梁实秋其人为例,他貌似超然的样子,却始终“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处处赞美资产者、诋毁无产者。所谓“超阶级”的人性论,不过“是资产家的斗争的武器。”鲁迅就是这样地在欧化绅士梁实秋的纸糊架子上挖了一个窟窿,彻底揭露了这条“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丑恶本质。
梁实秋被鲁迅驳得理屈词穷,便采用以守为攻的策略,虚伪地让步说:不打倒资产的文学,无产文学也可以有自己的“位置”,无产者只要“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得到相当的资产”,变成“有出息”的无产者,资产家也就“爽快”了。梁实秋的这一套,并不是什么新衅货色,而是孔老二“中庸之道”的翻版,也是中外剥削阶级历来所施行的一种收买政策。马克思曾经指出,那些“劝工人安分守己.好好工作,少生孩子”的人道学派,“比任何人都更象资产者”。工人内部各种机会主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出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篡改为能为资产阶级接受的东西。鲁迅从阶级斗争的规律上,洞察了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从而识破了资产阶级的假仁假义。他一针见血地写道:博得梁实秋之流“爽快”的“无产文学者”,“现在恐怕实在也有的罢”,但这其实“要算是尚未发财的有产者了”,他的作品“是穷秀才未中状元时候的牢骚”,“决不是无产文学”。真正的无产文学,绝对不能与资产文学共存共荣,平起平坐,而是“以自己们之力,来解放本阶级并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所要的是全般,不是一角的地位。”这里,鲁迅从文艺领域着手,深刻揭露了人性论在政治上的极端反动性,指出一条普遍的真理:鼓吹阶级调和的“共同人性”,就是表现了地主资产阶级强烈的阶级性,它是剥削阶级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一种精神麻醉,无产阶级只有从理论上粉碎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才能战胜资产阶级,从政治上获得解放,建立起本阶级的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是剥削阶级反动世界观的核心。从人性论出发观察世界,必然否定人的阶级本质,混淆阶级阵线,从而引出或“左”或右的机会主义路线。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从来就是政治路线斗争的反映。鲁迅同梁实秋之流的论战,是三十年代两个阶级、两条路线大搏斗中的一场硬仗。在这场斗争中,鲁迅以鲜明的无产阶级观点,把反动的人性论提到政洽路线的高度做了深刻的批判。同他早期基于进化论而提出的“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的思 想对照一下,可以清楚地看出,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他的世界观确实发生了质的飞跃。
三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要向前发展,必须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要反对右倾,又要反对“左”倾。伟大领袖毛主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正确制定了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同各种右的和“左”的错误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鲁迅晚年的战斗业绩中,也记载着两条战线上作战的辉煌史实。从《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反击“叭儿狗”梁实秋的同时,也无情地批判了周 扬 一伙 假马克思主义骗子手。
周扬等一伙“蛀虫”,追随他们的总头目王明、刘少奇类骗子,伪装革命,借以吓人,把“打,打”“杀,杀”等标语口号填进作品中去,以耸人听闻的“革命”辞藻标榜自己是“无产文学者”,并且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关门主义,反诬鲁迅为“布尔乔亚”“棒喝主义者”等等。鲁迅指出,这些“大抵好像革命文学家”的人,不过是一些“忽翻筋斗”的政治小丑,他们的所谓作品,“因为内容和形式,都没有无产气,不用口号和标语,便无从表示其“新兴’的缘故,实际上并非无产文学。”他们既不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又脱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只会坐在“半租界”和“革命咖啡店”,吹牛皮,放大炮,要阴谋,发暗箭,搞“彻底的空谈”
这些“没有无产气”的所谓“革命文学家”,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鲁迅从他们的辱骂恐吓中闻到了另一种气味。警如当年同鲁迅挑起论争的创造社、太阳社中某些“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竭力嘲笑鲁迅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理由”是,说鲁迅除创作外于翻译也“不甘落后”,“而可惜被别人着了先鞭”。鲁迅以鄙夷的口吻痛斥他们道:“翻一本书便会浮起,做革命文学家真太容易了,我并不这样想。”并且揭露这些人才是“坐在阶级斗争的掩护之下”“借革命以营私”,他们弄文学,搞翻译,叼理论,做批评,不是为了革命,而是追求个人的荣发升迁。在这个世界观的根本问题上,这伙“扫荡异类的批评家”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8],同反动的人 性论者是息息相通的,因为人性论者的实质,从世界观上说,就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唯我主义。
“左”倾和右倾,表现形式不同,本质和结果却是一样的。王明先“左”后右,从冒险主义走向投降主义,堕落为可耻的叛徒。周扬一伙也很快脱掉了“左”的外衣,扯起了“国防文学”的白旗,甚至纳款投敌,自首告密,与敌人同流合污,流盗一气。林彪这个机会主义头子,表面上装出非常“革命”的姿态,玩弄漂亮的“革命”词句,目的在于掩盖其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这是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极端利已主义的世界观,决定了此类骗子必然要“忽翻筋斗”,左右逢源。这个“源”,从认识根源上说,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的资产阶级唯心论;从阶级根源上说,是以私字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哲学。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鲁迅用他那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描绘了一幅出色的讽刺画,他说:“假如在“人性的“艺术之宫’(这须从成仿吾先生处租来暂用) 里,向南面摆两把虎皮交椅,请梁实秋钱杏邮两位先生并排坐下,一个右执“新月’,一个左执“太阳’,那情形可真是“劳 资,媲 美了。”这幅“劳资媲美”的讽刺画,十分深刻、极其生动地刻划了“左”右倾机会主义者的反动嘴脸,揭露了“左”右同源的阶级实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了人性论何以会引出“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这是多么精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分析!
四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发表四十四年了。四十多年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断向前发展,日益深入人心,在“整个儿推翻世界和中国的黑暗面,把它们转变过来成为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 9]的伟大进军中,显示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同鲁迅那个时代比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和全世界的地位,是空前地极大地提高了。但是,无论国内或国际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是尖锐、复杂、长期的。正是因为这样,鲁迅学习、精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经验,对于全体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仍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
从鲁迅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我们受到哪些重 要的启示呢?
“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这是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方向问题。理论是路线的基础。机会主义者为了改变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推行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路线,都要千方百计反对和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就从反面向我们提出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严肃课题。在三十年代阴云密布的旧中国,在国民党反动派把解放区和国统区分制开 来的形势下,鲁 迅对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领会得很正确,执行得很坚决,就是因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钻研得很认真,理解 得 很 深刻。鲁迅在上海的九年,斗争越是紧张,环境越是恶劣,他越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第一生命。“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10]鲁迅逝世前讲的这句名言,充满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比热爱,表现了他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度自觉。一切革命者都应牢牢记住鲁迅这句名言。
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学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革命实践中概括出来又用以指导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离开革命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丢掉了源泉,失去了目的;脱离革命实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学不懂,弄不通,更谈不上应用。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既充分重视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又一刻也不脱离革命实践。他从改造中国社会的崇高理想出发,努力寻找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一旦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就身体力行付诸实践,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鲁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形象地比喻为真理之“火”,他说:“我从别国窃得火来,本意却是在煮自己的肉的。”这句耐人寻味的话,不仅洋溢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改造世界观的彻底革命精神,而且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的形象化的表述,充分表现了伟大共产主义者鲁迅思想最显著的特色,也是他同那些“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机会主义骗子们和教条主义 的“古 董 鉴 赏家”最大的区别之处。唯其如此,鲁迅就能学懂弄通,运用自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观察事物,阐明道理,解决问题,成为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典范。
要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也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 主 义 的 规律。鲁迅学习马克思主 义 的 过 程,就是他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和派别作斗争的过程。残酷的斗争唤起鲁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烈追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给鲁迅以斗争的智慧和力量。在“万家墨面没蒿莱”的白色恐怖里,在公开的和隐蔽的敌人的反革命夹击中,鲁迅毫不退避,砥柱中流,英勇地坚持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风口浪尖,操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投枪和七首,向正面、侧面和背后的敌人反攻过去,为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真理和正确路线奋战不息。正是在同阶级敌人的反革命“围剿”作斗争中,鲁迅逐步掌握了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鲁 迅在斗争中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为之而献身的光辉形象,至今活在我们心中,给后继者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批林批孔斗争中,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征途上,让我们以鲁迅为光辉榜样,“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