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名人传记

学习鲁迅批孔的历史经验

类别:名人传记 作者:小编 时间:2023-11-16 浏览:
四十五年前的一件“公案”——读鲁迅的《关于(子见南子 ) 》收在鲁迅《集外集拾遗》里的《关于》一文,辑录了一九二九年的一件 “公案”。这个案件,在当时的国统区曾经引起不小的风波,今天细细读来,仍不失为一段耐人寻味的史料。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一九二九年六月,山东...

四十五年前的一件“公案”

——读鲁迅的《关于(子见南子 ) 》

收在鲁迅《集外集拾遗》里的《关于<子 见南 子>》一文,辑录了一九二九年的一件 “公案”。这个案件,在当时的国统区曾经引起不小的风波,今天细细读来,仍不失为一段耐人寻味的史料。

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一九二九年六月,山东省第二师范学校《校址设在曲阜) 因排演《子见南子》一剧,得罪了当地的“圣裔”。曲阜著名的地头蛇孔祥藻和孔教会会长孔繁朴,唆使孔传境等人联名向国民党教育部告状,指控二师校长宋还吾“侮辱宗祖孔子”。此事惊动了“国府”,“四大家族”之一巨头、国民党工商部部长孔祥熙气急败坏,力主“严究”“严办”,伪教育部赶忙责成专人到 曲 阜“查核”。社会舆论因之沸然,二师学生会电请各界援助于前,校长宋还吾缕述原委答辩于后,读者纷纷向报 界 “ 愤 疾 陈词”,指责当局“小题大作”。伪教育部迫于舆论压力,采取息事宁人之举,宣布对被告“免于置议”。事隔不久,伪山东省教育厅却突然发出一纸“公文”,令宋还吾“调厅另有任用”,其实就是“撤差”,用敲掉这个校长的饭碗来惩一做百。鼎沸一时的《子见南子》一案,即以此而告终。

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具有锐敏的政治眼力。他素日十分留心时事,常把国民党“官方”报刊上揭载的材料剪辑下来经过巧意编排,于关键之处略加按点,“显示各种社会相”1],引导人们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关于(子见南子)》一文,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这里搜集的十一篇“公私文字”和鲁迅为此写的简短“结语”,不仅揭示了《子见南子》一案的始末表里,而且暴露了孔老二及其反动思想同国民党黑暗政治的内在联系,是一篇别具匠心的讨孔檄文。

子见南子这件事情,历史上本来有案可稽。《 论 语 》《雍也》篇有此记载,司马迁所著的《孔子世家》,还具体地描写了这次会见的情景。山东省第二师范学校演出《 子见南子》一剧,既非无中生有,乖谬史实,更未明确提出反孔的口号,“圣裔”们为什么如丧考姚?国民党当局又何以怕得要命呢?揭穿其中的隐秘,这是因为,子见南子这件史实本身,就是一出令人作呕的丑剧,颇为生动地暴露了孔老二的卑鄙灵魂。

反动阶级捧之为“圣人”的孔老二,是一个极端虚伪的家伙,惯于玩弄“强盗装正经”的把戏。奴隶起义的英雄柳下蹈,就当面痛骂孔老二是“盗丘”和“巧伪人”。孔老二嘴上说“为政,焉用杀”2],可是,他一当上鲁国司寇,就把革新派人士少正卯杀了;他经常把一个“信”字挂在嘴边,说什么“民无信不立”[3],而当听到有个人揭发自已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就对这个做儿子的大摇其头,主张“子为父隐,父为子隐”[4]; 他当着别人总说什么“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5],装出很清高的样子,一旦无人请用,他就发牢骚说:“我又不是葫芦,怎么能挂起来光图好看而不能吃的呢?”[6],于是就闹““瞰亡往拜’“出疆载质’的最巧玩艺儿”7]。再拿对待妇女的态度来说吧,孔老二口头上讲什么“男女有别”“男女七岁不同席”.实际上却很不正派,满脑子肮脏念头。对于会见南子这件事,他一面说“无可无不可”,似乎无足轻重,一面却紧着探听卫夫人年岁几何,在迎宾室焦急“恭候”。待南子“环玉声然”[8], 掀开帘帷走了出来,他便俯伏在地,“北稽首”[9],磕头就像鸡吃米似的。 平时“侃侃如也”“愉愉如也”[10]的孔老二,见了南子后简直变得六神无主,连人家送他的礼物都接不好,硬是把一块翡翠玉石掉在地上打碎了。孔老二这副丑态,连他的得意门徒子路都看不下去,对他老大不高兴。他却赌咒发誓说:“假如我居心不正,老天爷都要厌弃我!老天爷都要厌弃我”11]子路是孔老二的贴身弟子,出门总给他把车子,老师的言行他还不知道么?孔老二在子路面前还如此假装“正经”,这就更足见其虚伪透顶了。当然,孔老二去见南子,除了倾心于这位国君夫人年青貌美而外,还有更大的野心在,这就是“得位行道”。“得位”者,做官之谓也,“行道”者,复辟之谓也。“得位”为了“行道”,“行道”就要“得位”,对于孔老二来讲,这实在是二而一的东西。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孔老二“周游历国,有所活动,所以恐怕是为了做官也难说。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因为要“行道’,倘做了官,于行道就较为便当”[12]。孔老二一辈子东跑西颠,巴结诸侯各国的奴隶主头子,目的就是四个字:“得位行道”。“三日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13],他的官瘾实在大得很哪!孔老二之所以几次三番跑到卫国去,而且一定要见南子,是因为南子在卫国当权,说话很算数。孔老二想:倘若能取得南子的宠信,不就可以在卫国飞黄腾达,大搞“克已复礼”么!可惜,南子对孔老二并不那么感兴趣,尽管给他的待遇同鲁国一样,都是“俸粟六万”,政治上却不器重,只不过要他陪国君和夫人玩玩而已连郊游兜风时坐的都是“次乘”[14],排在宦者雍渠之后。孔老二在这里抓不到什么实权,大为失意,唉声叹气地离开卫国,象一条“丧家之犬”,摇着尾巴又投靠另外的主子去了由此可见,子见南子其事,的确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史例,无论在政治上或生活上,都很能展示孔老二这个伪君子极其卑污的内心世界。这种虚伪狡诈的无耻行经,决不单单是孔老二个人的品行问题,而是集中表现了一切腐朽没落阶级的阶级本性。唯其如此,古今中外的反动派就要极力美化孔老二,把他“抬到吓人的高度”[15], 尊之为凛凛“圣人”,甚至连勾画其“圣象”也都“成为亵渎”[16]。它们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孔老二当“护符”,掩饰自己的恶言秽行,借以维持其统治的“威严”。明乎此,对于排演《 子见南子》为何会开罪于曲阜的青皮无赖和“国府”的孔祥熙之流,以至吃了冤枉官司,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在《子见南子》一案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国民党《大公报》发表了一篇“社评”,说什么“孔学之真价值,初不借政治势力为之保存,反因帝王利用而教义不显。”企图把孔学说成超政治的东西,为国民党封建买办的法西斯专政进行辩护。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既然孔学不借“政治势力”来保存,为什么学生们演一场《子见南子》的戏,就如此触怒了蒋记小朝廷的“要人”呢?为什么就要“严究”“严办”呢?这不是欲盖弥彰么!鲁迅在评论《 子见南子》一案的结果时指出:此乃““强宗大姓’的完全胜利也”,这就告诉人们,孔家店历来是同最黑暗的反革命势力结合在一起的,也是对那些孔学辩护士们的辛辣讽刺。

《子见南子》一剧所引起的笔墨官司,已经过去四十五年成为一桩历史的旧案。但是,孔老二的信徒并未就此而绝种,尊孔与反孔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就是现代中国的孔老二。这帮寡廉鲜耻的野心家、阴谋家,从政治到生活统统资产阶级化了,烂透了,表面上却装得道貌岸然,摆出“温柔敦厚”的脸孔来骗人。君不见,林彪这个叛徒、卖国贼,一心想当“国家的头”,无时不在伺机夺权,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中,他却口口声声说什么自已怎样“不安”,如何如何“不称职”,甚至假惺惺地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还有那个林彪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陈伯达,明明是一个利欲熏心、“官口很大”的反动政客,却偏偏要自称 什 么“小小老百姓”“佛堂里的老鼠”。他们这副乔装打扮出来的伪善嘴脸,同孔老二对照一下,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真是相像极了!在当前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中,仔细研究一下历史上那个孔老二的两面派脸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代孔老二们的丑恶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翻戳鲁迅先生为我们保存下来的《关于<子见南子>》这份历史案卷,不仍然是颇有意思的么?!

——————

注:

[ 1]鲁迅:《某笔两篇》。《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三九页

[2]论语·颜渊》

[3论语·颜渊》

[4]论语·子路>》

[5论语·泰伯》

[6]论语·阳货》

[7]鲁迅:《十四年的“读经”》。《鲁迅全集》第三卷第九五页

[8]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9]见注[8]

[10]《论语·乡党》

[11]《论语·雍也》

[12]鲁迅:《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鲁迅全集》第六卷第十页

[13]《孟子·膝文公下

(14)见注[8]

[15]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全集》第六卷第二四八页

[16]见注[15]第二五一页

47

46

45·

。440

43.


赞一个

感谢您的支持,所有赞赏都用于红色事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