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三个商人和三个县官各是不同的典型,他们的品德各异而结局也不同,总之是好人倒霉,坏人当道。作者用这个故事,深刻地讽刺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够鸽噪虎
女几之山,乾鹊所巢,有虎出于朴橄团,鹊集而噪之够鸽闻之,亦集而噪。鸭鹃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够鸽,够鸽无以对。鸨鹃笑曰:“鹊之 巢木末也,畏风,故畏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一一《千里马》第十五章
[译文]
在女几山上乾鹊巢居的地方,有一天,一只老虎从矮树从中奔出,栖息于树上的鹊儿们惊得齐声乱叫。八哥听见后,也跟着乱叫一气。寒鸦见此情形,便问它们道:“老虎 是 在地上行走的呵,它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呢?你们何必这样齐声乱叫呢?”鹊儿回答说:“这虎长声吼叫就 要 起大风,我们怕它颠覆了我们的案,所以齐声大叫让它离开 这 儿。” 寒鸦再问八哥,八哥却无言答对。寒鸦笑着说:“鹊儿 筑 巢于树顶之上,怕风,因而忌虎,你们是在岩洞里居住的呵,为什么也要随声乱叫呢?”
[提示]
对虎乱叫的鹊儿是拓贤嫉能者的形象,瞎起哄的八哥则是随声附和者;作者对它们作了尖刻的讽刺。
坏宅
郁离子之市,见坏宅而哭之恸。或曰:“是犹可茸与?”郁离子曰:“有鲁般、王尔国则可也,而今亡 矣,夫谁与谋之?吾闻宅坏而栋不挠者可茸,今其栋与梁 皆 且折矣,举之则覆,不可触已,不如姑仍之,则蒙桶之米解者犹有所附,以待能者。荷振而摧之,将归咎于茸者,弗可当也。况茸宅必新其材,间其露腐,其外完而中溃者,悉屏之。不束橡 以为楹,不研柱以为橡。其取 村也,惟其良,不问其所产。枫、、松、梧图、杉、储、作四、檀无所不收。大者为栋为梁,小者 为代为栖,曲者为析,直者为楹,长者为核,短者为税。非空中 而液 身者,无所不用。今医间之大木竭矣,规矩无恒,工失其度,斧、锯、刀、凿不知所裁,桂、樟、柚、剪为 栖薪,虽有鲁般、王尔不能辄施其巧,而况于无之乎?吾何为而不悲也!”
——《鲁般》第一章
[译文]
郁离子到市镇上去,看见一所破烂的房屋,他伤心地放声大哭。有人问道:“这烂房子 还 可 以修理吗?”郁离子答道:“如果有鲁般、王尔那样的高手就可修理,如今却没有,去同谁商量呢?我听说房屋坏了但正梁不弯 曲的还可以修理,而这所房屋的栋和梁都已腐朽得将要断了,如果动它一下就要倾覆,已经是不可触 摸 的了,不如姑且让它依旧不动,那么,尚未裂开的屋脊和确板,还能有所依附,这样来等待有能耐的人。如果这时去动它而使它崩垮了,必将归罪于修理者,这可就担当不起了。况且修房一定得更新材料,间隔开那些受过虫 蛀的木 材,对那些外观完好而内里溃烂的,应全部抛弃不用。不把椽子集拢来充作楹柱,也不把柱子砍削后改作椽子。选取材料,只要它是好的,不管它出产于什么地方,枫、楠、松、梧、杉、精、柞、檀都可选用。大的用来作栋作梁,小的用来作木条、斗拱,弯曲的用来作柱上的横木,直的用来作楹柱,长的用来作椽作榆,短的用来作梁上的短柱。只要不是木中已空而木身淌水的,全都选用。如今修造里门的大木全没了,又无一定的规矩法则,工匠失去了他们的标准,斧、锯、刀、凿不知用来剪裁什么,桂、樟、楠、被砍作柴火。象这种状态,即使有了鲁般、王尔也不能就施展他们的巧艺,更何况还没有他们呢?这叫我怎么能不伤悲呢!
[提示]
摇摇欲坠的“坏宅”是元朝江山的形象反映。作者揭示了元朝统治即将崩溃的形势,并以木材喻人才,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用人的有意义的见解。郁离子的悲伤恸哭,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元朝统治即将崩溃的哀痛之心,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地主阶级的立场和感情。
洛巫起蛟
汉憨帝之季年,东都大旱,野草皆 焦,昆明之池竭。洛巫谓其父老国曰:“南山之漱回有灵物,可起也。”父老曰:“是蛟也,弗可用也,虽得雨,必有后忧。”众曰:“今旱极矣,人如坐炉炭,朝不谋夕,其暇计后忧乎?”乃召洛巫与如涨,祷而起之。酒未毕三莫,蛟蜿蜒出,有风随之飕飕然,山谷皆殷。有顷,雷雨大至,木尽拔,弥三日不止。伊、洛、涩、涧四皆溢,东都大困,始悔 不 用 其父老之言。
——《鲁般》第三章
[译文]
汉慰帝末年,东都洛阳大旱,野草都枯焦了,昆明池的水也干涸了。洛阳的巫师对当地的父老说:“南山的 深 潭中有神物,可以求它显灵降雨。”父老劝告道:“这是蛟呵,可不能这样作,即使求它降了雨,后来必定有 灾 祸临头。”人们却纷纷说道:“如今天干得要命,大家象坐在炉炭上一样,活过了早上,就管不了黄昏,哪儿还有闲心去计较后来的忧患呢?”于是便召请这位洛阳巫师一同到那深潭去,向神物祝告祈福,求它显灵降雨。没等祭完三杯酒,只见蛟蜿蜒而出,风声呼呼随它而来,一时间山鸣谷震。不一会儿,雷声震天,大雨滂沱,树木全被拔倒,大雨连下三日不止。伊水,洛河、滥水、涧水都泛滥成灾,东都洛阳情况危急,人们这才后悔当初没听他们的父老的劝告。
[提示]
所谓祈蛟降雨,当然是一种迷信,这个故事是作者杜撰的。但它启示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于出贻患无穷的事情来。
象虎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 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管而亡其神,伏而俊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下,狐入遇焉,啼而路。他日,冢暴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 戈持诸衢,田者呼,系逸于莽,遇象虎而反 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也,真虎且不 能 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响而前,攫而噬之,颅碟而死。
一一《鲁般》第七章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担心狐狸为害,想了很多办法去捕捉狐狸,都没能捉住。有人提醒他说:“老虎是山林中最勇猛的兽王,普天之下的野兽见了它,都怕得丧魂失魄,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地等着它来咬吃。”这个楚国人受了启发,就叫人 制,作了一只假老虎,用真的虎皮来蒙在面上,然后把它安放在窗户下面。这一天,狐狸又窜进他家,撞见了假老虎,果然大叫一声就倒在地上,乖乖地被捉住了。又一天,野猪跑进田里为害,这个楚国人派人把假老虎埋伏在草木丛中,然后派他的儿子手持武器在大路上作牵制,人们大声喝,野猪狂奔乱窜,逃入草莽之中,却撞见了假老虎,只 得 反 身 奔上大路,终于被抓获。这个楚国人心中大喜,认为用假老虎就可以制服天下的野兽了。这一天,野外来了一匹象马的野兽,这个楚国人又搬出他那假老虎迎上前去。有人劝阻他道:“这是酸呵,真老虎尚且不能胜过它,你这样去必将遭到失败。”他根本不听,依旧上前。只见这象马的 发 出雷 鸣般的吼声,朝他迎面奔来,一下子抓住了他,张口就咬,可怜这个执迷不悟的楚国人就这样脑袋破裂而死了。
[提示]
假的毕竟是假的。虽然在短时间内,假的东西或许也能迷惑一些人,但它终于要露出假象来。谁要是一心迷信假的东西,那就必然会遭到这个楚国人一样可悲的下场。这就是《象虎》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