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
学习十大军事原则辅导村料之十总字九三六部队五分队
毛主席在十大军事原则第十条中指出,“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这条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及时休整部队,能使我军打一仗进一步,经常保持并不断提高战斗力,以利再战,夺取更大的胜利。
实战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部队,经过一段作成之后,必须进行一定的休整。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弓弦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就会断。部队打仗也不能长期不休息地一直打下去。要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进行休整,以便部队恢复体力,整顿组织,补充缺额,总结经验,鼓娜士气,进行军政训练,开展群众工作,为下一战役做好准备。
部队在休整中,首先是要较为集中地进行思想和政治教育。通过教育,可以使广大指战员进一步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激发对政人的仇恨,增强勇敢精神和必胜信念。解放成争时期,在解放区深入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我军利用成役战斗的间隙,以阶级、阶级斗争为基本内容,用诉苦 (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 的方法普遍进行的新式整军运动,就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觉悟。例如,我西北野战军一九四八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进行的宜川战役,取得歼灭敌人一个军部、两个师部、五个旅共约三万人的胜利,就是在部队经过新式整军运动之后取得的。西北野战军在过去的作战中,一次最多歼灭敌人两个旅,而在这次战役中一次就歼灭了敌人五个旅。这次作战胜利的原因 很 多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在战前两个多月中进行 了新式整军运动,从根本上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正如这次战役刚结束时毛主席所指出的:“这次胜利,证明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
利用战役间隙进行休整,及时总结上一战役的经验,抓紧时间开展练兵,是从战争学习战争,提高部队战术技术水平最实际的方法。在休整中,根据上一战役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战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进行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为夺取下一战役的胜利准备好条件。解放战争时期,我华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由于抓紧了运城战役之后、临汾战役之前的间隙进行休整练兵,认真总结了运城攻坚作战的经验,普遍开展了以坑道作业,火力、爆破与突击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使部队的攻坚作战能力显著提高为攻取临汾作了充分准备,因而,使该纵队在临汾战役中,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取得了歼敌一万三千七百余人的胜利利用战役间隙休整部队,要注意选择时机、形式和地点。休整的时机,根据预定作战任务完成的情况,战斗持续的时间,部队消耗的情况等因素来确定。休整时机确定得不当,想休整也休整不好。正确地选择休整的时机,一方面要服从作战需要,同时,还要“靠收集必要的材料,从敌我双方大势上去判断”,求得主观与客观一致。一般地说,敌取守势或敌大举进攻之前,我发起新的战役之前或一时无战机可寻时,都是进行休整的好时机。
休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集中休整,分散休整,轮番休整,等等。具体采取那种形式,要根据对战场形势的具体分析来确定。
选择休整的地点,要考虑敌人态势、我军作战意图、休整的规模、供应及运输条件等具体情况。有时选在战场附近,有时就把部队拉到后方或根据地去休整,有时也可在战地休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休整地点一般都选在地形、人民条件都不利于敌而有利于我的根据地;解放战争后期,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改变,部队往往结合下一次作战
任务,进至预定战场附近进行休整。休整要从全局出发,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要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连续作战,发 展胜 利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我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将敌杜隶明集团二十五万余人合围于河南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之后,遵照毛主席“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对合围之敌“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的指示,决定暂时围而不打,进行战场休整。在历时二十天的休整中,我军补充了大批的兵员和弹药物资,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发扬军事民主,开展敌前练兵,大大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与此同时,对敌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不断瓦解敌人。被我军重重包围的敌杜幸明集团,完全陷入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绝境。因此,当总攻击发起之后不久,我军便迅速地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