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百家争鸣

关于小学教材问题的题外话

类别:百家争鸣 作者:有所思 时间:2022-05-30 浏览:
关于小学教材问题的题外话作者:有所思(20220528)小学教材插图的丑陋、色情、辱国旗、崇洋等问题已经在舆论上发酵,成了舆论焦点问题。已经有很多朋友写了揭露和“挖坟”文章,基本上把存在的问题挖了个底朝天。即使教材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人等未必得到相应惩处,...

关于小学教材问题的题外话

作者:有所思(20220528)

小学教材插图的丑陋、色情、辱国旗、崇洋等问题已经在舆论上发酵,成了舆论焦点问题。已经有很多朋友写了揭露和“挖坟”文章,基本上把存在的问题挖了个底朝天。即使教材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人等未必得到相应惩处,但至少在思想文化领域是一场革命。我不打算就教材问题再说什么,讲几句题外话吧。

如教材插图之类的问题,只存在于小学教材领域吗?中学、大学教材就那么完美、那么干净吗?甚至整个教育体系,就那么完美、那么干净吗?小学教材被盯上了,成了是灾区,中学、大学教材被放过了吗?是不同样问题严重?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革命被否定、被抹黑、被先别以来,中国在思想文化上就一直找不到北,象无头的苍蝇,东一头西一头,东撞西撞。开始时,说旧的思想框架被打破,新的思想框架尚建立起来,所以出现一些乱象,好像他们还在建立一个什么新的文化,似乎还很有信心。那么,新的思想框架是什么,建立起来了吗?一直都没有,甚至也没有谁真的打算建立一个什么新的思想文化框架。

一开始,推出一群小丑,搞了一大批“伤痕文化”,对革命文化来了个大清扫,否定的否定,禁演的禁演,翻案的翻案,似乎一百多年的革命特别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最终结果,就是一场灾难。“伤痕文学”,仅仅是阴暗的资产阶级的控诉,从来没有获得过劳动人民的共鸣。同时,孔子的传统文化被挖掘出来,用来填补思想文化领域的空白,但同样没有人买账,同样失败。毁灭革命文化,容易,建立新的什么思想文化框架,根本没有可能。

于是,日本、台湾、香港流行文化,纷至踏来,一时间占据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舞台,多样到是多样,热闹到是热闹,繁荣也是繁荣,似乎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就是没有本土原创的东西,总和人民群众有道隔阂,支撑不起自己的思想文化舞台。我毫不怀疑,这类文化的引进者、推广者,恐怕目的也就在于让人们淡忘曾经辉煌的革命文化。

设计来设计去,就是设计不出来一个足以取代革命文化的新的思想文化框架。

只会破坏,不会创造;只会出卖,不会劳动;只会投机,不会诚实。渐渐地,思想文化领域为殖民文化所乘,政治、经济、教育、宣传、媒体、科研、舆论、文艺……几乎全面沦陷,到处都是洋奴主义的声音,无微不至,糟蹋中华、糟蹋新中国、糟蹋中国革命、糟蹋社会主义……小学教材,为祸十年,仅仅是冰山之一尖耳。

任找一个领域,几乎难有不被洋奴文化统治者。

中国大街上跑的汽车,找不到几辆国产小汽车。似乎,中国那么漂亮的道路、那么多停车场,就是给外国车修的。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最骄傲的是我们可以生产从螺丝到卫星的所有工业品,我们以“洋”为耻。有一首歌,“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一位工人师傅开上了国产车,极其自豪。今天谁不以自己买了辆外国名牌轿车感到脸上有光?谁还以自己开外国车是一种耻辱?不,相反,外国名车,是中国人的身份象征。中共中央委员、石油工人王进喜到北京开会,看到中国公共汽车上都顶着一个大包,问是什么,答中国缺乏石油,所以,不得不用个煤气。王进喜闻听,感觉这是工人阶级的耻辱,发誓一定拿下大油田。现在,工人都下岗了,没有人会为中国大街上跑的都是外国汽车而感到耻辱了。即使感觉耻辱,也无处可诉。

盖一座楼,非要找外国设计公司设计,结果设计得象个裤衩,看着似乎马上要倒塌。中国人两千年前就会设计长城、六百年前会设计故宫,难道就设计不了一个大楼?一块外国手表、一件外国衣服、一只外国手提包……都可以成为中国人自己身份的标志——用外国的东西标志自己有身份有地位,应该是一种奇葩景象吧,恐怕民国也未必如此堕落。说几句英文,便觉得高人一等,拿一本外国护照,就可以横行霸道;本来是中国货,偏偏要贴上外国商标;本来是中国品牌,却非要取个外国名字;身上穿的衣服,非要写上外文单词。

专家学者,也是外国的高人一等;中国学者见了外国学者,多少有些自惭开秽,低人一头;学术刊物,外国的高于中国;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外国的强于中国;外国人的表扬,似乎更加有层次、上档次、值得大书特书……

80年代,有人说,外国有月亮比中国的圆,中国还有人反对。现在,已经没有人反对这种说法了,似乎完全接受了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事实。中国人麻木了,麻木了近四十年。

教材事件,但愿能让中国人清醒过来,找回自我。

这条找回自我的道路,似乎不那么平坦。


赞一个

感谢您的支持,所有赞赏都用于红色事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