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为了成为共产主义者
我们知道,文学是观念形态,它反映现实生活,也作用于现实生活。文学的作用于现实生活,是它作为观念形态的重要的一方面。正因为文学的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作用,也就更有它重要的社会意义。
然而文学的作用于社会生活,和它的反映社会生活一样,都是通过人的意识的,决不能自行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活。所谓文学通过人的意识作用于社会生活,这就是说,文学首先是作用于人的意识,首先是影响人的思想感情; 因此文学的社会作用,首先也就是它的教育作用。换句话说,由于文学有它的教育作用,就有它作为观念形态的亚要的社会意义。
自然,文学的作为观念形态,根本在于它是社会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社会基础和阶级地位、并要为自己的基础和阶级服务。因此随着基础的不同、阶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文学,有革命的文学,也有反动的文学,有优美的文学,也有恶劣的文学。上面我们就曾说过,有的文学作品表现着资产阶级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思想,这就是反动的文学作品;有的作品宣传小资产阶级的低级趣味,这也应该说是恶劣的作品。在解放以前的我国文学界,就曾流行过种种反动的、恶劣的文学,如黄色小说、颓废文学、或者宣传神奇鬼怪的、超现实的神秘主义的文学等。而在目前帝国主义国家,这种文学正在泛滥,实可谓盛极一时了。作为观念形态来说,它们正是表现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就是反映了他们在经济关系中所处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为它们的基础及统治阶级服务的。由于这种文学作品表现了他们的阶级意识,它们在社会上流传中也就宣扬了他们的阶级观念,对于他们的阶级成员来说,因为观念的一致而感到兴趣,要起某种意义的教育作用,这是毫无问题的。但是由于它不能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不能以具体、生动、个别的艺术形象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规律,不是优美的文学作品,不能给予我们正确的生活知识,当然也就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美感教育。即使它有某种艺术性,也往往是会产生不好的思想影响。关于这点,我们只要想到流沙河的《白杨树》那种诗,就可以完全明白了。
如前所说,我们要学点文学,根本是由于文学能够给予我们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知识。其中特别是关于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的行为、性格和心理活动的描绘,使我们能够亲切地理解人的生活和生活中的人,理解人的行为表现和精神面貌,并由此而引起我们的同情或反感,使我们兴奋而感动,不仅增进了生活知识,同时还加强了精神修养。所以说文学是生活教科书。我们每个人为了很好地从事工作,走上正确的生活道路,对人民和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就要广泛地、多方面地了解生活,增进知识,加强修养,除了自己在实际的生活和斗争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之外,还要学习科学,也还要学点文学。科学所给予我们的生活知识,无论是关于生产的知识或关于阶级斗争的知识,固然要是正确的;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虽和科学不同,但是要求它的反映是正确的,要求它给予我们的生活知识是真实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吧。事实上也只有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美的文学,才能给予我们真实的生活知识,才能引起我们真正的关于生活的体会和感动,才能有真正的美感教育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狭隘地理解文学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意义,或者片面地理解文学的阶级性,以为一切旧社会的文学既然都是反映它的基础、服务于它的基础的,或者以为一切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文学既然都是反映它的阶级要 求 和阶 级利 益的,便都是反动的,对于我们都是没有什么教育作用的。
在我国古代文学之中,虽然有不少非常优美的民歌民谣及其他民间文学,然而大部分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文人的作品,其中许多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光辉灿烂的宝藏,千百年来以至今日,还是令人非常喜爱的。如果认为它们都是反动的,或者是要随着产生它们的基础和阶级而消灭的,那就要否定大部分我们古典文学中的优秀遗产。
旧社会的统治阶级,在它的没落时期,它的阶级意识根本是反动的,一般的说是不可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也就不可能产生优美的作品;不过在它的上升期也还有进步的意义,它的阶级意识也还有一定的正确性,就有可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也就有可能产生优美的文学作品。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往往有思想倾向不同的人,有看到人民痛苦而同情人民的,也有看到本阶级的必然没落而背叛本阶级的,因此统治阶级的文人,不能说都没有进步思想,他们的作品,不能说都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 活。我国古 典文学中,有许多士大夫阶级文人的作品之所以是千百年来为人喜爱的杰作,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譬如《红楼梦》或《儒林外史》这样的小说,虽然它们都是封建社会产生的,出于士大夫阶级文人之手的作品,但是由于作者贫困的生活经历和进步的思想因素,他们都能从种种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封建社会生活,因此能够在作品中生动地、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社会的这种非常腐朽的生活现象和它的必然没落的本质倾向。因此它能给予我们关于封建社会生活的真实知识,而且能叫我们感动,这不用说是有教育意义的。
自然,我们要了解的社会生活,主要是当前的社会生活,于是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当代的文学作品,其次是“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两个时期的许多作品所描写的就是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 民 的 生活 和 斗争。而且其中优美的作品又都是基本上贯彻着马克思主义观点或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具有相当的生活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我 们读了 这种 作品,当然能够获得真实的生活知识,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究竟是从古代的社会生活演变来的,没有过去的历史就没有今天的生活。我们要了解今天的社会生活,决不能对于过去的社会生活毫无所知,决不能对于历史上的人们的精神面貌毫无所知,也就决不能对于古典文学的优秀遗产毫无所知。这是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的人所不应该的。列宁早就告诉了我们:“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因此我国古典文学固然要学,就是外国的古典文学有可能时也是要学的。
事实上古代文学对于我们的精神修养也是有帮助的。譬如这两年来大跃进运动中比较普遍而有力的口号之一:“青年赛武松,老头赛黄忠,干部赛诸葛亮,妇女赛穆桂英”。这些人物有的是历史人物,但是他们的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都是由于古典文学作品 (小 说或戏剧) 的影响如 果 我 们不看 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就不会真的知道这些人物有什么英雄事迹和英雄气概,为什么值得我们去赛过他们,而赛过他们又有什么意义等。然而如果读过《水浒》,就会知道武松是怎样的武勇仗义,如果读过《三国演义》,就会知道诸葛亮是怎样的足智多谋。既然知道了他们真是了不起的人物,就会想到我们要赛过他们,必须鼓足最大的干劲才行。这个例子虽很简单,但是也可以说明学古典文学作品,对于我们的精神修养不是没有好处的,其中正面英雄人物的根本精神,也不是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
自然,古代文学作品,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作者思想的限制,往往有严重的缺点;它的正面英雄人物也可能有思想倾向上的错误。因此我们学习时,一定要有批判的态度。要能在这个作品所描写的历史条件之下,认识它哪些方面是优点,哪些方面是缺点;要能在这个人物的具体环境中,认识他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批判的学习。如《红楼梦》这部小说,毫无疑问,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著作,但是其中就贯串着宿命论的观点;林黛玉这个人物,是其中可爱的正面典型人物,而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多愁普感的悲观心理。很显然的,这种宿命论观点和悲观心理,都是由于历史条件之限制和作者思想的限制所形成的严重缺点;而我们有的青年读者,缺乏批判的态度,不是看到林黛玉的反封建精神而因此高兴,却感染了她的多愁善感的悲观心理,这显然是错误的。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古代作家有马克思主义观点,能写出超越历史限制性的作品,能写出社会主义英雄一样的人物来。《红楼梦》的宿 命论 观点,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的悲观心理,和作者思想的悲观倾向有关系;但是更根本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从历史主义的观点看来,《红楼梦》的这种严重的缺点,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烙印,在这一意义上说(也仅仅是在这一意义说),也就是历史真实的一个条件。
不仅对古典文学作品要有历史主义观点,就是对现在作家写历史上的故事的作品也是一样。我们当前就有许多作品是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故事的。对这种作品,也必须看到它所写的故事的历史背景,对其中的人物,还必须看到它所写的人物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离开这些来谈作品和它的人物,就不可能理解作品的历史真实性,就不可能理解这个人物,也不可能 理解这个 作品。前此关于《青春之歌》争论中所表现的某种批评,说这个作品“没有很好地描写知识分 子和工农的结合”,说它写林道静的“思想感情没有经历从一个阶级到一个阶级的转变”等,就是离开了作品所写的历史背景,离开了人物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也就不是从作品所写的历史真实性来评作品,而是用政治原则的条文来套作品,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也不可能从真正优美的文学作品受到美感教育。
我们要学点文学,就是要在实际的生活和斗争之外,在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知识之外,还要从优美的文学作品,获得真实的生活知识,受到真正的美感教育,以提高思想水平,加强精神修养,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我们要学刘胡兰、学保尔·柯察金,要赛武松、赛穆桂英,在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出我们的一切力量。
附记
这篇《文学常识》,是在一九五八年九月至一九五九年八月间陆续写成,在《文学知识》月刊上陆续发表过。由于当时写作的条件限制和要求不同,现在单印成册,如结构、写法以及所举作品的例子上,都觉得不免有些缺陷。这次虽作了相当修改,也未能完全克服。
关于文艺理论,本有不少问题尚待研究。这里讲的虽属常识,却也不得不涉及这些问题。其中或有出于个人私见的,并不敢自以为是,希望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作者1961年12月8日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