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要把《参考消息》办成"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主席用的方式就是抓住独特性,独树一帜——有组织的种牛痘。一直到21世纪,《参考消息》依然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300万份,2011年跻身世界发行量百强排行榜第5名。如果要论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那个时候,恐怕这份报纸的读者应该是世界第一了。
参阅:
01 —
毛主席办的《参考消息》无疑是天下第一的“小报”
1957年春天,毛主席在包括最高国务会议的几次重要会议上,接连阐述为什么扩大发行《参考消息》。他说:“这是为了锻炼我们。党内外都应该受锻炼,应该见世面,知道一点世界上的事情:敌人怎样骂我们,敌人家里的事情是怎样的。有人说这样会乱,不会乱的。” “就是要见世面,要经风雨,不要坐在暖室里头。暖室里长的东西是不牢固的。” 毛主席关于出版反面材料的“种牛痘”的论断,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哲理,“种牛痘”似是“放毒”,实为“抗毒”,使读者“产生一种免疫力”。《参考消息》遵照“种牛痘”的思想办报,刊登资产阶级新闻媒体的材料,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取得非同一般的良好效果。 《参考消息》的历史被誉为“领先开放的光荣历史”。 参考: 02 — 鲁迅对于旧社会的小报是很熟悉的 鲁迅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里有这么一段: 【在左联结成的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漂零子弟。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这衣钵流传不绝。例如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就是《死魂灵》,当《译文》停刊后,《世界文库》上也登完第一部的,但小报却说“郑振铎腰斩《死魂灵》”,或鲁迅一怒中止了翻译。这其实正是恶劣的倾向,用谣言来分散文艺界的力量,近于“内奸”的行为的。然而也正是破落文学家最末的道路。】 请注意鲁迅讲的这段话: 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这是鲁迅逝世前不久的说法。 鲁迅先生,究竟怎样评价郭老的,是不是很清楚了? 旧社会的小报是怎么回事? 不妨多读点鲁迅的著作。 这样的小报,要不要改造? 改造成怎么样子,不妨议一议毛主席当年办的《参考消息》。 参考: 03 — 毛泽东文化:培养豪杰之士的举措 苏轼在《留侯论》开头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我们常说打仗,斗争要知己知彼,何谓知彼? 怎样才能才算真正的知彼? 如果连敌对势力吗我们的话,都不愿意听,都不敢听,那能算知彼吗? 如果听到骂自己的话,就勃然大怒,那还谈得上理性的冷静吗? 而那些敢于听骂自己话的人,又是怎样的人呢? 是不是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透彻了解对手,并且不仅可能战胜之,还可能瓦解之呢? 化敌为友是不是才有可能呢? 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培养大批这样的“豪杰之士”的人,又是怎样的人? 这个人,我们该怎样对待呢? 这里面的深意,的的确确要深悟。 悟道,方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道器变通。 1970年代初,《参考消息》在中国的读者群扩大到党的每个基层支部,包括工厂、农村、连队。也就是说,在中国所有组织起来的群落,都能看到《参考消息》了。 周总理1973年9月同法国总统蓬皮杜会谈时说:“《参考消息》数量很大,不是几十万份,而是几百万份。……毛主席说还太少。照主席的意见发几千万份才好。” 新华社和有关各方经过多年的努力,《参考消息》的订数到毛主席去世的1976年,已达到870多万份。 《参考消息》的发行份数,远远超出国内任何一家日报,在世界上也属少有。《参考消息》在20多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大力提倡,起了极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消息》出版发行问题受到毛主席如此重视和关心,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在国际新闻史中独树一帜。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小时候通过看《参考消息》,了解了世界,了解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尤其是了解了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对中国的偏见——我们做的事情不是都被说成是好的。 我们当年可不是盲目阅读的,是有立场阅读,是有方法阅读的,是有观点也读出观点的。 这就是学习社会的阅读方式。 根本的在于有中国立场,有社会主义立场。 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的开放程度——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在新闻上,有如此的开放? 因为毛主席有超越西方国家的思维和思想,所以他比西方国家更有胆量更加开放。 因为毛主席有超越西方国家的新闻开放,所以,他就有了超越西方国家的话语权。 因为毛主席有超越时空的胸怀,气魄,胆识,所以他总是能够抓住时代脉搏,总是能够高瞻远瞩。 在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我们也是通过《参考消息》,知道了我们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在国际上的威望——所有的西方国家的在职总统、总理、首相,全部发表声明或者谈话,几乎所有在野的政要也用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联合国下半旗致哀! 我们那个时候切实感受到,毛主席是世界级的领袖人物。 毛主席为全体中国人,赢得了近代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尊严,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 我们当时说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是发自肺腑的,是真心的。 今天依然如此。 这是中国人的尊严需要,是中国的生存需要。 我们不能忘记,不能忽视:毛主席讲的话,西方世界不得不听。 这就是中国话语权的集中体现。 在西方世界里,小报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可是毛主席办的《参考消息》,却成了普通老百姓的高雅之举,难道不是吗? 这是不是革命性的道器变之变?
赞一个